返青拔节期是决定亩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,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。为加强春季麦田管理,促进苗情转化,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,现结合我县冬前苗期实际,特提出春季麦田管理意见:
一、我县小麦苗情特点
据冬前调查,全县1 72万亩小麦,其中一类苗面积58万亩,群体79.5万,单株分蘖3.2个,次生根6.3条,叶龄6.1片。二类苗面积87万亩,群体58.8万,单株分蘖2.6个;次生根5.4条,叶龄5.8片。三类苗面积26.2万亩,群体42.5万、单株分蘖1.2个,次生根2.1条,叶龄3.8片。旺长麦田面积0.8万亩,群体89.6万,单株分蘖2.8个,单株次生根4.9条,叶龄6.8片。一二类苗比例占84.3%。今年小麦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:一是因播种较晚出苗后又较旱,一二类苗占比率比往年少,三类苗面积多于往年。二是化学除草冬前面积小。三是目前墒情不足,对壮苗早发不利。
二、春季麦田管理的主要措施
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:合理运筹肥水,促弱转壮,合理化学调控,促控结合,因地、因时、因苗管理。具体措施为:
(一)镇压提墒,划锄增温,控旺转壮
镇压划锄适应于不同类型的麦田,要在土壤解冻后进行,镇压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,使耕层下部的水份上升,同时,还具有控旺、促壮,防倒的功能。中耕能提高地温,保持土壤墒情,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,促使小麦由弱转壮。旺长麦田要深中耕,一、二、三类麦田要浅中耕。镇压与中耕相结合,既抗旱又保墒。
(二)根据苗情,合理运筹肥水, 搞好肥水管理及化控
1、对于三类麦田,要以促为主。三类麦田冬前群体小于45万,多属于晚播麦田,要及时浇水,浇水后尽早的追施速效肥料,亩用尿素20-30斤,增加春生蘖,提高亩穗数,到拔节期再视苗情追施一次肥。
2、对于一类麦田,要控促结合,突出氮肥后移,一是返青期喷施多效唑或壮丰胺,控制小麦旺长,防止后期倒伏。
二是在小麦拨节期,亩追施尿素15-20斤。
3、对于二类麦田,亩群体45-60万,管理上重点是巩固冬前蘖,适当增加春生蘖,在小麦起身初期,即2月中下旬,亩追施尿素15-20斤,提高亩穗数,增加穗粒数。
(三)综合防治病虫害
春季是小麦各种病虫害大发生时期,应密切关注病虫发生情况,加强预测预报,及时查清病情、虫情,适时开展防治。对小麦纹枯病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这一关键时期,亩用43%的戊唑醇15-20克或12.5%烯唑醇25-40克兑水30公斤。关注红蜘蛛、蚜虫、白粉病等病虫发展动态,一旦发生危害,要迅速开展防治,减轻危害程度。
(四)搞好化学除草
冬前没有防除杂草的麦田,在3月上旬前,当温度适宜时抓紧做好防治杂草工作。具体措施:有抗性杂草,恶性杂草时,用唑草酮,二甲四氯,双氟磺草胺复配制剂喷雾防治。如野燕麦严重田块亩用15%炔草酯乳油5 0-60毫升,兑水3 0公斤喷雾。除草配药时,采取二次稀释法。要在日均温大于8度,晴天无风午后均匀喷雾,做到不重喷不漏喷。
(五)预防小麦晚霜冻害
小麦拔节后幼穗离开地面,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,而我县3月中下旬又多有寒流经过,小麦常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。因此,在3月上旬结合除草防病,每桶水加0.01%芸苔素内酯10毫升喷雾,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,预防
冻害发生。
(六)严防畜禽啃青
畜禽啃青,减少小麦光合面积,使壮苗变弱,弱苗更弱,分蘖成穗下降,粒数减少,造成茎杆细弱易倒伏,千粒重下降,亩减产10%以上。因此,要采取得力措施,严防畜禽啃青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