抢收、抢晒、抢种……连日来,太康县高朗乡郭寨行政村的田野里,处处是丰收的喜悦,处处是忙碌的身影。 6月2日上午,在村民郭立志的麦田里,一阵机器轰鸣声后,金黄的麦粒顺着出粮口倾泻而下,郭立志和老伴正在用袋子接装麦子。“今年的收成不错,16亩地至少可以收2万斤小麦,加上套种的西瓜、辣椒,收入不低于6万元。”郭立志高兴地说。 今年71岁的郭立志,其大儿媳两年前患股骨头坏死病,常年坐在轮椅上,生活不能自理;二儿子郭德祥2016年突发脑溢血,说话含糊,神志不清;大孙子五岁时患小儿麻痹症,后又患了癫痫病,吃喝拉撒离不开人。“那时候,所有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我和大儿子的肩上,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。”提起之前的那一段生活,郭立志略显沮丧。 转机出现在2014年。当年,太康县启动扶贫工程,郭立志家被定为贫困户。此后,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郭立志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脱贫之路。 “扶贫先扶志。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引导郭立志从困境中解脱出来。”帮扶责任人、太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彭诚说,“了解郭立志的家庭状况后,我们立即组织单位有关人员和郭寨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及扶贫工作队队长,就郭立志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,找原因、想办法、对症下药。” 2017年,郭立志的大儿子贷款3万元,买了辆电动车在郑州跑营运,月收入3000余元,并向亲戚邻居借了2.5万元,买了大型耕地农机具;郭立志的老伴被安排在村里打扫卫生,二儿媳被安排在舒兰农场务工。通过与相关单位协调,帮扶人员还为郭立志的大儿媳、二儿子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,并为其大孙子办理了残疾证。后来,帮扶人员又帮助郭立志的二孙子上了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班,学会了一技之长。如今,郭立志在原有8亩耕地的基础上又从村里流转了8亩地,种上了小麦、西瓜、辣椒等,日子是越过越红火。 今年年初,通过自己的辛勤耕作和家人的共同努力,郭立志一家还清了所有贷款。“虽然俺现在每天从早到晚都很忙,但很踏实。党的政策这么好,特别是彭局长又给了俺家这么大帮助,如果俺再不努力,心里怎么过得去?”郭立志对记者说。 “郭立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!”彭诚说,“如果扶贫不扶志,稳定脱贫就难以实现,即使一时脱贫,也有很大的返贫可能。我们扶贫人员只有扑下身子真扶贫、扶真贫,才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。”
手机客户端
豫公网安备 41162702000101号